-
贵阳被称为“林城”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:
1. "丰富的植被资源":贵阳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,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。城市绿化覆盖率较高,拥有大量的树木和森林,因此被誉为“林城”。
2. "山水城市特色":贵阳地处云贵高原东部,地势以山地、丘陵为主,城市依山傍水,自然景观与人工绿化相结合,形成了独特的山水城市风貌。
3. "气候适宜":贵阳的气候温和湿润,四季分明,这种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树木生长,因此城市绿化得以持续发展。
4. "历史文化传承":贵阳自古以来就有良好的植被保护传统,历史上就有“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”的描写,反映了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。
5. "现代城市建设的成果":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,贵阳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生态保护,加大了绿化投入,使得城市更加绿意盎然。
综上所述,贵阳因其丰富的植被资源、独特的山水城市特色、适宜的气候条件以及现代城市建设的成果,被誉为“林城”。举报 -
贵阳气候宜人,有“林城”之称,也有“上有天堂,下有苏杭,气候宜人数贵阳”之美誉。
贵阳是贵州省省会,作为中国行政区域名称,始自明朝隆庆三年(1569年),当时将设在现今贵阳的程番府改为贵阳府,自此贵阳之名一直延用至今,已有400多年历史。
中国古代以山为阴,山南为阳。“贵阳”因位于贵山之南而得名。古代贵阳盛产竹子,许多地方以竹命名,又因“竹”与“筑”谐音,故贵阳简称“筑”。
但是,早在贵阳府建立前100年,“贵阳”这个地名已经出现。宋朝把今贵阳地叫贵州。元朝改贵州为顺元,称顺元城,而史书仍多称贵州。明朝永乐十一年(1413年)贵州省建立后,贵州既是省名,又是省会名。
“贵阳”之名最早始见于明(弘治)《贵州图经新志》一书。该书就记载了“贵阳”一名的由来。书中说:“郡在贵山之阳故名”。那么这贵山在何处呢?同一部书中记载:“贵山,在治城北二里,孤峰峭拔,兀出群山,鸦关在其后,又名贵人峰。郡之得名以此。”从里程、山势、鸦关的位置来衡量,贵山当是今天六广门外的关刀岩。
1568年(明隆庆二年)6月,明王朝政府将程番府由程番(今惠水县)移至今贵阳地。第二年3月,改程番府为贵阳府。贵阳就是从那时候起开始正式作为行政区域的名称存在的。
1914年1月,除贵阳府,设贵阳县,这是贵阳作为县名的开始。1941年7月1日,取消贵阳县,正式成立贵阳市,从此以后,贵阳作为市的名称,一直延用至今。
举报 -
举报